巴掌大小的手動電影放映機能放《卓別林》
還記得瓶窯女婿、余杭本土收藏家、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收藏工作委員會委員王利龍和他的“電影博物館”嗎?
去年第四屆浙藝金鵠電影節,王利龍帶著他古董級別的電影放映機、唱片機、收音機,還有絕版唱片、CD碟片、電影海報等一系列影音藏品,在瓶窯老街布置了一個小型展覽,帶大家重溫電影舊時光。因為展覽時間只有幾天,很多人覺得意猶未盡。
這個國慶,王利龍和瓶窯再續前緣,一個堪稱“電影博物館”的“舊時光影音展覽館”正式落戶瓶窯了。
“舊時光”與什么最配? 當然是瓶窯老街
在瓶窯老街河邊,藍馬咖啡館對面,我們很容易就找到了“舊時光影音展覽館”。
一走進展覽館,撲面而來的是舊時光的味道:進門就是一臺老式電影放映機,往里走,不同年代國內外放映機一一登場。樓上,大小不一的各類放映機叫人眼花繚亂。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個懷舊風格的電影放映廳,長木椅、紅窗簾、大音響,仿佛走進了小時候村里禮堂……
走走看看到了三樓,見到王利龍,他正在大展柜里整理唱片。“國慶還有兩天,我們正爭分奪秒抓緊布展,我一般每天走4000步頂多了,現在每天30000步以上,就在展覽館里上上下下。”
“瓶窯老街有懷舊電影院,還有浙藝金鵠電影節,電影氛圍濃,這幾年正努力做大做強電影文化,向文化文明高地邁進。”瓶窯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說,“我們覺得王利龍老師的影音收藏和瓶窯氣質非常相符,所以我們一開始就希望他能來老街落戶,讓這位瓶窯女婿與瓶窯再添一段佳話。”
這也與王利龍的想法不謀而合。王利龍自幼酷愛電影和音樂,從上世紀90年代起有意識收藏電影放映設備,經常去全國各地淘寶,入手的藏品也越來越多,其中不乏國內外的珍品孤品,這些年逐漸從個人影音愛好者成為一名業內小有名氣的收藏家。
王利龍將自己所有的寶貝盡數搬到了瓶窯老街,除了展覽館里的,另一間300多平方米的倉庫也堆得滿滿當當。王利龍說,希望老一輩人能來這里回憶舊時光,年輕一代則能感受這些老物件的魅力。
近1000平方米的展館分三層 還有交互式原汁原味老電影院
用一句話來描述這個展覽館,那就是:匯集百年電影藝術發展史,囊括歷代電影技術變遷物。
面積近1000平方米的展館共分三層,展出著古董級放映機、留聲機以及絕版的電影膠片等上百件具有珍貴歷史和文化價值的收藏品。
一樓的主題是“歲月瑬金·電影工業舊時光”,展出的多是大型落地式放映機;二樓“歲月留影·電影時代舊時光”,主角則是臺式放映機,有國內國外各式機型。三樓的“歲月如歌·視聽亂燒舊時光”,滿墻的黑膠唱片和一架19世紀的老鋼琴。
值得一提的是,展館以“主客共享”理念為觀展者打造出了一個可聽、可看、可互動的沉浸式電影體驗空間,在這里,觀展者可以近距離操作手搖放映機、播放留聲機,黑白的影片、木制的長椅、手搖膠卷轉動的聲音……
沒有這件5501算不上電影博物館
“這臺是南寧一位大學生設計的,可以兼容16毫米和35毫米兩種尺寸的膠片,原本只有國外的機器能做到。”
“這臺二戰機型,目前沒見過第二臺,可能已經是唯一的了,它可以放三種規格的膠片。”
這里有太多的“國內第一臺”“國產最后一臺”“全國限量”等“鎮館之寶”,王利龍如數家珍,能說出其背后的故事。
剛走進門的左手邊,擺著編號為5501由哈爾濱電影機械廠生產的電影放映機,5501的意思是1955年生產的第一批,這也是國內最早的落地式電影放映機。據王利龍說,如果要辦個電影博物館,沒有這件展品那就算不上博物館。
二樓的“鎮館之寶中寶”:全世界最小的手動電影放映機之一。只有巴掌大小,做工非常精細,價值不菲。“這是瑞士1920年的時候生產的,因為他們擅長做鐘表,所以能做出這么小的放映機來。這是五年前我用唱片換來的,現在還能正常播放《卓別林》等黑白電影。”